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中):光電探測技術
課程名稱(英):Photoelectric detection technology
課程編號:
開課單位:光電技術學院
預修課程:大學物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
適用專業:光電集成技術與系統
課程性質:非學位課(專業方向課程)
學時:32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平時30%,期末70%)。
注:期末提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學習報告。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說明本課程同專業培養目標、研究方向、培養要求的關系,及與前后相關課程的聯系)
《光電探測技術》是光電集成技術與系統專業的一門專業方向選修課。該課程在大學物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等課程背景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使學生掌握光電探測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技術和工程知識,培養學生具備光電探測所涉及的材料與器件分析、設計、系統集成的研究與開發能力,面向紅外、太赫茲、可見光、紫外、X射線等研究對象的探測器研發與系統集成。
二、課程內容簡介
該課程針對紅外、太赫茲、可見光、紫外、X射線等波譜范圍的探測與研究需求,從材料、器件、工藝、系統集成、工程應用等方面系統介紹了光電探測技術的前沿研究領域及其進展,主要內容包括:紅外探測、太赫茲探測、可見光探測、紫外探測、X射線探測、高能帶電粒子探測、中子探測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探測器結構與設計、系統集成與工程應用。
三、主要章節和學時分配(含相應章節內容的教學方式,如理論教學、實驗教學、上機、自學、綜述文獻等)
主要章節 |
章節主要內容簡述 |
教學方式 |
學時 |
備注 |
第1章 光電探測技術概述 |
1、研究對象 2、基本問題 3、常見探測技術 |
理論教學 |
4 |
|
第2章 紫外-可見光探測技術 |
1、光輻射原理 2、半導體物理 3、探測器分類 4、探測器原理與結構 5、探測器應用 |
理論教學 |
4 |
|
第3章 近紅外探測技術 |
1、紅外輻射特性 2、硅基探測器 3、化合物洗探測器 |
理論教學 |
6 |
|
第4章 紅外探測技術 |
1、紅外器件基礎 2、紅外探測敏感材料與制備技術 3、紅外焦平面探測器 4、制冷型紅外焦平面 5、非制冷型紅外焦平面 |
理論教學 |
6 |
|
第5章 太赫茲探測技術 |
1、概述 2、太赫茲輻射源 3、太赫茲探測器分類 4、太赫茲探測器吸收材料與器件設計 5、太赫茲探測器研究與發展趨勢 |
理論教學 |
6 |
|
第6章 核輻射探測技術 |
1、概述 2、核輻射探測原理 3、粒子與物質相互作用 4、氣體探測器 5、閃爍體探測器 6、半導體探測器 |
理論教學 |
6 |
|
四、采用教材(正式出版教材要求注明教材名稱、作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時間;自編教材要求注明是否成冊、編寫者姓名、編寫者職稱、字數等)
1、《光電探測技術與應用》,郝曉劍, 李仰軍編著,國防工業出版社,2009
五、教學參考書目(至少列三部國內外有影響的教學參考書目,并注明作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時間)
《半導體器件物理》,施敏,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太赫茲科學與技術原理》,李允植,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紅外成像陣列與系統》,常本康,蔡毅,科學出版社,2006
《核輻射探測器及其實驗技術手冊》,汲長松,原子能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