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中):柔性電子學
課程名稱(英):Flexible Electronics
課程編號:
開課單位:光電技術學院
預修課程:大學物理、材料性能學、材料制備工藝學
適用專業:光電集成技術與系統
課程性質:非學位課(專業方向課程)
學時:32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平時40%,期末60%)。
注:期末提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學習報告。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說明本課程同專業培養目標、研究方向、培養要求的關系,及與前后相關課程的聯系)
《柔性電子學》是光電集成技術與系統專業的一門專業方向選修課。該課程在大學物理、材料性能學、材料制備工藝學等課程背景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柔性電子技術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工程知識,培養學生初步具備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分析和設計的能力,為擴展學生視野以及今后能深入學習和解決柔性電子學領域的工程問題奠定基礎。
二、課程內容簡介
該課程針對柔性顯示、能源、傳感等新型電子器件高效高精制造需求,從材料、器件與工藝等方面系統介紹了柔性電子技術的前沿研究領域及其進展,主要內容包括:柔性電子材料、柔性功能器件、有機發光材料與器件、柔性電子力學與表征、薄膜沉積與器件封裝以及柔性電子技術應用與展望。
三、主要章節和學時分配(含相應章節內容的教學方式,如理論教學、實驗教學、上機、自學、綜述文獻等)
主要章節 |
章節主要內容簡述 |
教學方式 |
學時 |
備注 |
第1章 柔性電子學概述 |
1、發展歷程 2、器件基本結構 3、制造關鍵技術 |
理論教學 |
2 |
|
第2章 柔性電子材料 |
1、柔性電子絕緣材料 2、柔性電子半導體材料 3、柔性電子導體材料 4、柔性電子基板材料 5、光伏材料 |
理論教學 |
4 |
|
第3章 柔性功能器件 |
1、薄膜晶體管 2、柔性傳感器 3、柔性太陽能電池 |
理論教學 |
6 |
|
第4章 有機發光材料與器件 |
1、有機發光材料 2、電荷傳輸材料 3、電荷注入材料 4、有機發光器件 |
理論教學 |
8 |
|
第5章 柔性電子力學與表征 |
1、膜—基結構 2、失效模式 3、機械性能測量與表征 |
理論教學 |
6 |
|
第6章 薄膜沉積與器件封裝 |
1、物理氣相沉積 2、化學氣相沉積 3、薄膜封裝 |
理論教學 |
4 |
|
第7章 柔性電子應用與展望 |
1、柔性電子技術應用 2、柔性電子技術展望 |
理論教學 |
2 |
|
四、采用教材(正式出版教材要求注明教材名稱、作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時間;自編教材要求注明是否成冊、編寫者姓名、編寫者職稱、字數等)
1、《柔性電子制造:材料、器件與工藝》,尹周平, 黃永安編著,科學出版社,2016
五、教學參考書目(至少列三部國內外有影響的教學參考書目,并注明作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時間)
1、《有機光電功能材料》,李祥高, 王世榮等編著,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2、《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王筱梅, 葉常青編著,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3、《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及器件界面特性》,徐登輝著,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13
4、《有機納米與分子器件》,劉云圻等編著,科學出版社,2010
5、《有機電子學概論》,吳世康, 汪鵬飛編著,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