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實驗中心概況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物理實驗中心的前身是基礎教學部物理實驗室,成立于1978年,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建成為擁有物理基礎實驗室、物理綜合實驗室、物理創新實驗室、物理演示實驗室、物理仿真實驗室和近代物理實驗室總計12間實驗室,總面積1400m2,實驗儀器設備2400余件,資產價值450多萬元的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基地。

物理實驗中心主要承擔全院理工科類專業學生的物理實驗課程教學任務,經過不斷地探索和改革,中心建立了結構合理和內容豐富的教學體系,制定了嚴格完善的實驗教學和儀器設備管理規章制度,現已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每學年可培訓學生人數超過3000人,年教學工作量超過15萬人·學時。中心現可開設基礎性、驗證性、應用性、拓寬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30余項,演示實驗和仿真實驗40余項,不僅涵蓋了物理學中的力、熱、電、磁、聲、光、近代物理等傳統實驗內容,同時還增加了許多涉及現代科學技術的相關內容。

物理實驗中心擁有一支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和深厚理論基礎的教師團隊,其中高級實驗師5名,講師和實驗師5名,專職實驗管理員1名,平均年齡39歲,年齡與職稱結構均比較合理,是一支可促進物理實驗中心持續向更高目標發展的教師隊伍。


物理實驗中心擔負著對學生實驗基本技能、實際動手能力、科學思維方式、知識應用能力、創新意識等多個方面培養和訓練的使命,新形勢下,我們通過重新梳理和定位,確定了“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的中心建設和改革方向,將物理實驗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比較好地和工程教育模式相結合,充分發揮了物理實驗課在實踐教學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更加有效地實現了對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具有學院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受到校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l 1986年和1991年被四川省教委評為高等學校實驗室先進集體
l 1995年《物理及物理實驗》批準為四川省“重點建設課程”
l 1997年首批通過四川省“合格實驗室”評估
l 1998年高等學?;A課教學實驗室評估中被評為“合格實驗室”
l 1999年被四川省教委評為“四川省優秀基礎課實驗室”
l 2006年《大學物理(含物理實驗)》評為 “四川省精品課程”
l 2007年 遴選為“四川省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的建設單位

二、物理實驗中心建設思路
為滿足工程人才培養的需要,物理實驗中心確定了“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的中心建設和改革方向,全方位推進了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以此推進物理實驗中心的建設和實現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與工程教育模式的有機結合。
物理實驗中心今后建設思路:以工程教育理念和方法為先導,以實驗教學體系創新為核心,以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為目標,構建科學的物理實驗教學體系,合理設置實驗項目內容,創新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
物理實驗中心教學改革方向:則通過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體系的一體化設計,以加強應用性、設計性、創新性、開放性實驗教學為基礎,整合和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構建出一套“目標化、多層次、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改進實驗教學環節,堅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的能力培養落實到課堂。

目標化:對每一個物理實驗項目的培養目標都進行細化,制定出每一個物理實驗項目的教學方案,使其更具針對性,培養目標更明確,培養范圍更加全面。
多層次:根據培養的目標,設置不同層次的實驗項目,使物理實驗課形成一個從淺到深,從基礎到前沿,從接受知識到培養能力的逐級提高的課程體系。
開放式:實驗教學堅持學生的主導地位,最大限度地對學生開放實驗室資源,包括實驗時間和空間,以及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
三、物理實驗教學體系建設
基于物理實驗中心的建設與改革定位,新的物理實驗教學體系建設方案是以加強應用性、設計性、創新性、開放性實驗教學為基礎,采用功能性層次化結構,強調培養中的目的性,培養內容的豐富性,培養手段的多樣化,堅持學生的主導地位,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綜合型人才。
第一層次:


第二層次:


第三層次:


第四層次:


四、物理實驗中心布局
根據重新設計構建的物理實驗教學體系要求,物理實驗中心建設整體布局采用功能性區分建設的原則,每間實驗室根據所開設實驗項目的性質進行劃分,強化實驗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加強實驗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有效整合現有資源,提高儀器設備使用效率,更加有效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五、物理實驗教學方式改革
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堅持圍繞學生在實驗中的主導地位進行,一切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為將實驗項目改革方案落實到課堂,我們提出并推行了一種“學生自主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全面改革了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方法。



該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特點是:采用啟發和引導式教學,即要求實驗課教師改變單一的講授模式,增加學生參與和互動環節,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使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思考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講出自己的想法,通過教師現場點評,引導學生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該教學模式的第二個特點是:實現實驗內容、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的開放,即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在條件許可的范圍內自組實驗內容和實驗過程,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進行個性化實驗,讓學生在不拘一格的實驗過程中,強化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六、物理實驗教學環節
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實驗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完成不同的培養目標,但也制定了統一的教學環節來保證驗項目的教學方案的落實,主要設置了四個教學環節:
1、實驗預習
學生結合實驗的相關要求,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提出實驗設的計構思,制定實驗方案,寫出書面預習報告。
2、實驗講授
教師應采用啟發式和引導式的方式對實驗的設計構思和實驗方案進行講授,要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探討環節,強化學生的主導地位。
3、實驗操作
學生按制定出的實驗方案自主進行實驗,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應采用探討和啟發的方式進行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去思考,獨立完成實驗。
4、實驗結果
實驗操作完成后,學生要自主完成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運用適合的數據處理方法,計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自主完成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


七、物理實驗中心社會功能
物理實驗課程覆蓋面廣,具有豐富的實驗思想、方法和手段,它在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實際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科學的思維方式、活躍的創新意識、多學科關聯綜合應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實踐類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很好的科普教育平臺,在培養中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上發揮很好的作用。物理實驗中心一貫堅持在做好為我校廣大師生服務的同時,也充分利用其科普教育的功能,積極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