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本著主動服務行業企業需求理念,面向光電子技術行業,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良好職業道德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基本要求,以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為目的,采校、企業聯合培養模式,開展對本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改革理念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借鑒國外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光電子技術行業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為主線,全面進行工程教育改革,將學校與企業、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綜合素質與創新精神培養有機結合,形成學校、企業聯合培養的“企業嵌入式”的一體化培養體系,實現卓越工程技術人才培養。
(三)具體做法
1、校企聯合的 “3+1”培養模式
針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的要求,我們采用了校企合作“3+1”培養模式,即在校內主要進行理論學習和實驗環節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實驗技能和工程意識,在企業進行工程實踐,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職業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并以工程實際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以企業環境為依托,以工程項目為驅動,采用“雙教師制、雙導師制”和“分層次、嵌入式”培養方式,形成了以知識能力、個人與工程能力以及企業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專業課程體系。

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電科專業課程體系
2、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全面改革理論與實驗教學
(1)理論教學改革
在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推行了我們提出的“知識+工程能力+專業綜合素質”的工程教學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方法,通過在教學中引入大量工程與應用案例,并在課堂上增加討論、學生演講、課外調研等教學環節以調動學習積極性。這種理論教學的工程教育模式深受學生喜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改革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 教學內容方面
增加工程和應用相關的教學素材與問題解析,向學生充分展示理論與工程和實際應用的聯系,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工程技術方法,增強學生的工程意識與工程應用能力。




② 教學方法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一些互動環節和學生動手環節,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探尋知識。同時,教師對知識的講授以引導、啟發為主,是學生從記憶知識變為理解知識。

③ 考核方式方面
專業課考核適當提高了過程考核比例,正確評估學生知識學習與能力訓練的效果;期末考試中在考核知識的同時,增加對工程問題、個人能力和專業素養的考核內容,并減少記憶性知識考核。

(2)實驗教學改革
我們在專業實驗教學環節中也引入工程教育的理念,應用工程教育方法,開放實驗教學內容,更新實驗評估方法,以單個實驗項目為實驗教學單元,提出了一種“以學生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學生主動型”實驗教學模式。在實驗過程中,將實驗項目設置為由學生自主完成的不同實驗環節,使學生從“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實驗”,自主進行C、D、I、O實驗過程、獲得系列個性化實驗結果、主動鍛煉自身能力。


(3)新建學生創新工作室,拓展校內實踐場所
針對卓越專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要,學院新建設了卓越工程培養計劃專業學生專用的、全開放的學生創新工作室。學生創新工作室定位為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場所,只為學生提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項目設置采取“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方案,以“實現學生想法”為設置依據,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項目內容不拘一格、形式多種多樣。該創新工作室拓展了本院學生的校內實踐場所,進一步落實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效地推進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
(4)開拓長效企業實踐基地,落實企業培養環節。
學院與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東駿激光有限責任公司和成都飛揚科技有限公司,簽約為電科專業的企業實踐基地,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學生企業實踐、工程師資和實驗室共建等方面進行長期的合作,在成為學生進行三個層次企業培養的場所。通過組織學生對相關企業的參觀、學習和在企業環境下全面的綜合訓練,結合專業課程學習與工程實踐,達到在企業環境中培養學生知識與工程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意識和能力的目的,實現知識與能力、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① 第一層次企業培養的落實:行業與企業熏陶
學生對行業企業的參觀、學習、培訓,并結合工程基礎課程學習,達到讓學生逐步接受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培養職業道德方面熏陶的目的。




電科學生在菲斯特公司參觀和聽企業總工程師講座
② 第二層次企業培養的落實:企業工程實踐
通過學生的企業實訓,并結合專業課程學習與工程實踐,達到在企業環境中培養學生知識與工程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意識和能力的目的。


電科學生在天馬公司進行企業實訓
(四)成果展示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經過三年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推進和實施,在教材建設、教改論文、教研項目和實踐基地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教材編寫

(3)教學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編號 |
負責人 |
職稱 |
1 |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Z200914 |
向安平 |
教授 |
2 |
基于CDIO模式的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 |
Y200964 |
侯俊勇 |
副教授 |
3 |
物理實驗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Y200965 |
蔡青 |
高級 實驗師 |
4 |
光電信息材料人才培養模式面向CDIO的設計與改革 |
Y200966 |
朱興華 |
教授 |
5 |
基于CDIO的光電技術類課程群改革與實踐 |
Y200967 |
何修軍 |
副教授 |
6 |
面向工程教育的《大學物理》課程改革 |
Y201025 |
陳鋒 |
講師 |
7 |
工程教育模式下材料類核心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
Y2013049 |
李樂中 |
副教授 |
8 |
大學物理工程教育共享資源與教學拓展的建設與實踐 |
Y2013050 |
代群 |
副教授 |
9 |
《材料科學基礎》培養目標的優化與實現 |
Y2013051 |
彭龍 |
副教授 |
10 |
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綜合建設與改革創新 |
Y2013052 |
陳敏 |
教授 |
11 |
光電類實驗項目建設與教學實踐 |
Y2013053 |
樊敏 |
實驗師 |
(4)教學獲獎
專業教師彭龍獲2013年學校獲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