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光電材料與新能源團隊陳燕博士在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合成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 novel design of poly (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 (styrenesulfonate)/molybdenum disulfide/poly (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nanocomposites for fabric micro-supercapacitors with favourable performances”為題發表在電化學專業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上(JCR一區,IF=5.116)。

電極材料合成工藝

微型柔性電容器及其性能
柔性能量存儲及其陣列器件是可拉伸和可穿戴電子器件技術領域的核心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發價值和意義。其中,微型柔性電化學超級電容器不僅能作為獨立的元件為電子器件系統存儲能量,還有望取代電池直接給微系統供電,是發展高性能柔性可穿戴電化學電容及其陣列器件的重要技術基礎。本文提出一種簡單可控的方法制備柔性微型超級電容器件,主要是基于化學氣相沉積工藝在柔性織物基底上生長具有多孔結構的電極材料。受益于導電聚合物與二硫化鉬間的協同作用,制備的PEDOT:PSS/MoS2/PEDOT三元復合電極在0.1 mA cm?2電流密度下擁有大面積電容 51.01 mF cm?2 (408 F/g),并且循環5000次,仍保持著93.6%的容量。此種柔性電極組裝的微型器件能成功驅動一個額定電壓為2V的LED燈工作。
本項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707015)、四川省教育廳項目(2018ZA0106)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人才引進項目 (KYTZ201702)的資助。
全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3468618327907